2009年3月18日 星期三

激情心靈 Mind as passion

by pinkchange


17位台、日新世代藝術家錄像展
2009/1/24 - 2009/3/29


http://www.tfam.museum/03_Exhibitions/Default.aspx?PKID=308


下雨天,去北美館。
走過2010花博會展場準備中的中山公園,看到朱銘的雕塑作品撤走了。
北美館外圍與中山公園變泥濘醜醜的工地。
看完30圓的台北故事館的雲門特展,走入北美館。

第一個先看Mind as Passion
是蕭淑文策展。之前MOCA城市之眼就是她策的展。覺得她好厲害~
有機會,我也想去法國待一振子
我是棵大嫩咖.....大大大嫩豬.....(心中吶喊)

展場出來的牆上,寫了一段埃麗亞斯˙卡內提(Elias Canetti) 的一段話。


「所以我起身,
 從每個地方同時出發,
 彷彿眼前有一整個世紀等我開創。 」

" So I begin,
everywhere at once,
as if I had a century ahead of me."
--Elias Canetti

覺得這次的作品有一些蠻熟悉的,應該是在國美館或藝博會上看過的。
不過有些就不知道是哪裡看過的了。
澤拓的作品在當代館跟國美館有展出過,但不知為何真的非常熟悉。
當代館展出時(應該是仙那度變奏曲)我好像還沒去當義工ㄚ。
說實在的,我也忘記哪個展是在當代真正看的第一個展,
因為不知為何2005-2006年的展覽感覺好像都有去看,但是我知道實際上我根本沒去看這年所有的展。
自己跟自己羅生門
扯遠了

以下單純都是自己的感覺,所以我的感覺很爛



作品順序

中島雄介--[無意識]--2007
擺在第一件,感覺很泡沫,出現的元素真實感很多、出現的方式卻又很特別。
不由得想是怎麼完成這件的,是用化學品或由電腦繪製。
水的旅程中冒起泡泡。鏡頭很近很近地觀看無生命的水以及混雜物質,節奏地隨著音樂快速變化水型態的隊形。
感覺泡泡裡都有一個男人的臉,不過我想應該是多慮了
無意識的感覺挺好的,就像是變成無生命的污水一樣可以去想像很多。



陳怡潔--[叮咚叮咚]--2007-2008
這件感覺就是跟趨光體的感覺有點相似,
總之【個人覺得】,我不是很能直接touch 接收到想表達的訊息;
無意義中的循環動作(動畫) 彷彿有意義又可能是強壓縮入的感覺。


松本力--[宇宙登山]--2006
影像動畫裡有位小女孩,讓我想到銀河鐵道列車。
覺得小時後的夢想,與簡單的動畫呈現,
牆上的紙與字應該是藝術家請人翻成中文後看中文字寫的吧?
或許他有學一點中文吧?
日文系的本能地看起日文來了,因為很喜歡抄起來了....
侵犯到版權請告知,馬上刪除。


青い星と青い花の妖精の間を、山の上の家を出て、
子どもの頃に考えた「宇宙マーク」がついた黒い汽車に乗って、
絵と心で宇宙に登る時、(話しの)終わりは始まりにつながって(時間は)
また未来から帰ってくる。
終わりを照らすもの、ないものが在って、在るものがないような世界。

――松本力「宇宙登山」


展評 http://tenpyo.sblo.jp/article/1003700.html
 形の定まらないフワフワした動きのオバケ。顔からはみ出さんばかりの大きな瞳をらんらんと輝かせる子供。犬とも猫ともつかない尖り耳の動物。これら得体の知れない生き物たちが、入れ替わり立ち代わりスクリーンの中を駆け巡る。画像は粗く、ノイズが走っているようにも見えるが、この粗さが生き物たちの軽やかな運動と相俟って、明滅する光の効果を画面に充実させている。生き物たちは、宙も地もない世界で、重力を忘れて自由自在に飛び回る。松本力の映像作品において、イマジネーションの疾走は止むことを知らない。
 
ノイズのように見える粗さの原因は、無印の再生紙に鉛筆や水彩絵具といったごく身近な画材で描く原画のテクスチャーと、それをビデオで一コマずつ録画するという極めてアナログな手法に因る。

 原画は、B5の再生紙に8分割されたマンガのコマ割りのような形式をとっている。これがプロジェクターで壁一面に投影されると、紙のテクスチャーや鉛筆の粒子が折り重なって多重露光のような効果を伴うため、鑑賞者の目はおのずとミクロの隙間に引き寄せられるのである。

繪圖的紙使用的是再生紙。手製了「絵巻物マシーン」來播映自製動畫,用手轉地把動畫播映出來。展場裡手製的不只有畫,松木分解撿到的木門、再利用家中的熨斗台,連映寫機都是自己做成的。組成了叫做「絵巻物マシーン」的裝置。(略)
為了讓無法出病房的孩子觀賞,製作了手提箱型的「絵巻物マシーン」帶去給他們看。
(應該沒有誤解吧?)


松本は自分が表現する理由をシンプルにこう語る。「子供の頃に持っていた『ものを作りたい』というモチベーションを大人の自分につなげていきたい。」
子供には子供の、大人には大人の事情がある。ループし続けるアニメーションと絵巻物は、子供と大人の「ものづくり」のモチベーションを一続きの時間の中で結びつけるための、生きたアートなのである。
(中島 水緒)

陳萬仁--[無意識航行]--2008
這件作品很眼熟,可能是在台中看過吧。
「無意識」很有趣,第二個無意識。
無意識,作品上來往的人就可以做個連結。

以下引用別人的
:(http://www.wretch.cc/blog/stretchshen/31515469)
。人物小的讓人無法辨識他們臉上的表情,好像舞台上的陳設和佈景一般
。這種經驗將平和的情感毫無掩飾地揭露
。「我們還需要尋找什麼? 眼前的世界是如此的模糊。」


林巧芳--[紅花開]--2003-2008
看完這件作品,不知道為什麼耳邊響起了TizzyBac田納西恰恰,TB這首MV的風格跟這件作品很像,說不定是同體系的作者。一隻可愛的母雞,搖搖地走在通往特處的舊式火車上。畫面出現很多有趣的東西與組合,呆呆的雞驚訝時眼睛睜好大好可愛。


朱書賢--[黑色種子˙抽芽]--2008
數位藝術節在當代時展過的得獎作品。
聽說年輕人就是以作者本人為模特兒。
這兩位二項對立的人物與行動,對比出關於價值觀、些許迷惘的感覺。



陳依純--[房子背後]--2008
每格一段時間淺藍色水加泡泡會淹沒上來房子堆,
薑餅口味的飛機飛來飛去,異想世界的月亮與水塔還有spotlight
拼貼成的房屋與招牌,感覺是個奇異的住宅移動。



王雅慧--[可能的記號]--2002-2008
翻頁,翻頁,翻頁,頁裡似乎是偶而出現插圖,
有的像是還沒畫完,靜靜的說事情。
印象裡的王雅慧作品總有一種傻傻與悲傷的感覺,
這件作品我的感覺是有點「なぁ~」的感嘆感覺。



辻直之--[童饜]--2006
這件就沒有仔細停下來觀賞,應該是個很長但易懂的故事。
後來看別人的心得好像是訴說一種童話式的可怕故事,
吃人的父親與赤裸的小女孩.....童年或者現今的兒童所受暴力與侵犯...
是否是作者本人的經驗呢亦或別人的童年呢....阿唉呀

http://nanimation.exblog.jp/
http://cannes.exblog.jp/


周育正--[萬物有靈——畸形或漸進]--2008-2009
1976年出生的台灣旅法藝術家,這件作品是萬物有靈系列的2009最新一件
覺得這件先看過他過往的的創作,會有更多的感覺。
單看這件作品,讓我聯想到以前的當代看展經驗-V2 周弘湘中國人物畫 的感覺,
走過去,觀者與作品裡的影子產生關係,非互動作品,卻讓我誤以為是自己的影子,進一步引發思考。

http://web.mac.com/yuchengchou/YUCHENGCHOU/Yu-cheng_CHOU.html


小瀨村真美--[四季草花園]--2004-2006
http://www.db-beam.com/mk-works/e/index.html
個人狹小經驗覺得這件讓我想到(2008藝博會)上的下圖作品。 (待補)
小賴村的作品把傳統的日本屏風,變成花草四季變化的動態影像。
若家裡擺一件應該會很有趣味,不過也有可能開始感傷起只能靠數位來接近自然也說不定~
會動的花草繪圖還有四季變化,雅味道出現又可轉為商業化的契機。



南隆雄--[厚影]--2008
這位藝術家在台北國際藝術村駐村過,有一個大大的像蠶繭的作品
這次展出的這件我不是很看得懂,希望有機會再去看一次。

http://takaominami.com/collaboration.html (似乎沒在更新)


賴俊羽--[飛行航道]--2008
google搜尋作者是位厲害的電影人
這件作品也還沒有仔細看,下次再看。


五島一浩--[建築師之死]--2003
全片用白色和灰階陳述一個故事般的作品。
厲害之處感覺是用動畫構築出的建築行走中,以及鏡頭、建物裡的相對位置之繪製逼真。
裡頭有兩個日本人角色對話,於是就順便聽聽日文。
影片中的建築師在繪至設計圖、製作模型;有點想找建築系的同學來看請他說感想。
按照導演的解釋,這段短片所述說的並非「死」,而是對自己的追尋。

http://www.goshiman.com/ (有更新)


林冠名--[呼吸]--2008
兩道布廉幾乎完全隔絕外面光線的展間。比當代館任何一個展間都要黑,真っ黒!
進去時剎時會有種錯覺感,找不到作品、也找不到方向
過一會兒驚一下發現原來存在於另一個方向。很有趣的黑暗!
林冠名喜歡用低科技做創作,這件我
可能是他在哪邊拍攝實景,再加上一點點可能相對簡單的處理的吧?
我在摸索期間以及觀看作品時,這麼黑的展間能夠相信的真的只有呼吸,尚不之何物的黑抹抹一片,以及投影像是某種物體表面或微觀的影像,漸漸變成彷彿星空一般一點一點的閃耀。
配上頗大聲出現的[不是呼吸]的音響,有點宇宙間顛倒四處的與主體。我,在這個空間裡,是一個很奇特的經驗。



石田尚志--[海之壁]--2007
個人覺得這件蠻有趣的,也蠻厲害的
若是一幕一慕去完成的話,要花好多心血阿
當他完成作品時,那種感覺一定是非常太陽盛開的快樂
海之牆壁,牆壁與海的連伸變化想像,要好好欣賞這成果!

http://www.geocities.jp/office_ishidatakashi/japanese_top.html


澤拓--[盒子]--2007
http://softkipper.com/work/index.htm
他的作品曾經在當代館在 [仙那度變奏曲] 、[食飽未?] 展過。這件作品在2008藝博會也有。
這件作品引起了我過往的記憶 (才不說),令我呆了許久。
喜歡這樣的展場的設計,小矮牆上有作品,穿梭其中感覺很有趣。
不過懶惰的我因時間無法一個一個看,就挑了角度企圖一次看所有的作品。
不過怕lose畫面,還是要一直轉頭看來看去(看起來有點呆),結果還是lose掉一些畫面了。
六件影像,似乎是同時性的。起頭與結束差不多都是在同一時間。
六個影像開頭都是花玻璃畫面、再顯出短短的每個不同的名稱,這時的我就更蠢了....跑來跑去欲看每件的名稱,結果當然是看了一個忘一個,再跑到下一件文字又已經消失了
對了那花玻璃跟我家的是一樣。透過那種玻璃看窗外燈光,是小時後無聊興趣之一。


還是這篇的新聞寫得比較完整:

( 以下引自http://n.yam.com/msnews/mkarticle.php?article=20090123006811 ) 
澤拓的影像作品裡模型、實景交錯,不斷地穿梭真實與虛構的界線。「盒子」的構思源自作者對維多利亞木製娃娃屋,和一種用木盒子做為心理治療(box garden therapies)的興趣。病人被要求挑選迷你模型物件放在空的木盒裏佈置成他們的私人花園,再由醫生分析每個物件所象徵的意義。不論娃娃屋或是盒子花園都指涉一種被窄制的模式,在這樣的框架裡即興式的遊戲規則,解放了覆蓋在心靈深處不自覺的思想、慾念、行為。
 六面影像裏呈現不同場景與事件。影片中不斷通過刻意製造的場景和實景之間:在日本核電廠上空出現繽紛的煙火,突然出現的是海角一隅、鳥群縱身躍入海裡、玩具鐘一刻不停地轉動、昏暗的長廊像是一種鬼魅式的佈景陳設、屋內一盞弔燈緩緩地擺動讓圖畫裡的神道寺廟隱隱若現,看似無邊無際的地景和海景逐漸融合為一。與其說影片呈現真實場景,不如說正是典型超現實主義的敘事表現手法,饒富象徵性的意象,帶領我們經歷如夢似幻的狀態。這樣的「真實」場景超越現實地景比較接近幻覺,而真實與虛構交錯的場景也巧妙地帶出木盒花園治療式的心理層面與神話層面。

澤拓--[青天霹靂]--2008
兩面相對的牆投影的作品。我看鳥的那一面,偶而回過頭看另一面。
一面影像裡有隻主角黑黑鳥,還有鳥籠與飛行還有海。還有近觀的鏡頭。
另一面則是在白白的雪地or沙灘上,往畫面下方走去的稀落或多的人群,模糊的人的影像中,有上班族有穿短褲有一些類型的人。總覺得要觸到了要觸到了可是說不上來。功力太淺....真的是大嫩咖......唉




激情心靈還蠻不錯的,展到329青年節,趕快去看吧! 

每一件都看的話至少要花一個下午,看快一點大約兩小時吧。我大約看了.....2~3小時 (大閒人)
今年的台北美術奬,也有不錯的,改天再紀錄我的想法吧。